北京刑事律师_专门打刑事官司的律师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关于我们 | 法律文书 | 在线咨询 | 联系我们 | 法律知识 | 刑事百科
  • 危害国防利益罪

    首页 > 刑事百科 > 危害国防利益罪

    郎某某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

    (发布日期:2013-10-23 14:01:19)
    问题提示: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受贿犯罪的身份如何识别?
      【要点提示】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对国有土地的经营管理行为,应根据行为的具体性质来认定是村集体内部事务还是从事公务。认定受贿犯罪的共同犯罪,只有在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时具有共同故意,方可认定为共同犯罪。
      【案例索引】
      一审: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2010)甬北刑初字第162号(20101119
      【案情】
      公诉机关: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郎某某
      被告人:应某某
      被告人:陈某某
      2005年,被告人郎某某、应某某当选为江北区洪塘街道大郎家村第七届村民委员会委员,被告人陈某某当选为该村党支部委员会委员。2006年下半年,大郎家村经村委会、村党支部、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决定将该村一块面积为26.475亩的村集体留用地使用权出让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该土地系大郎家村土地被政府征用后政府按10%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的留用地。根据土地政策,该土地只能村集体自用,不能转让,因此该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两委会)决定以吸收他人人股的方式转让该土地以规避法律。董荣明和吴文杰先后表示了合作意向。2007年年初的某一天,在大郎家村党支部书记郎权明主持下,村两委会(到场成员有郎某某、应某某、陈某某和邬宏伟等)决定以竞标的方式来确定合作者。董荣明、吴文杰均当场出价每亩三十六万元取得土地使用权,并互不相让,也不再加价,双方进入僵持状态。后董荣明与吴文杰提出外出商量一下,郎权明表示同意,村两委会其他成员也任由董荣明与吴文杰外出商量。后双方私下商量决定吴文杰支付董荣明人民币三十万元作为条件,董荣明退出竞标,吴文杰以每亩三十六万元的价格取得该土地使用权。事后,董荣明把他与吴文杰的约定告诉了被告人郎某某。20073月,在签订土地转让协议当晚,吴文杰将约定的三十万元支付给董荣明,董荣明得到钱后于当天把其中的二十万元交给被告人郎某某让他与其他村干部分分。被告人郎某某拿到该二十万元后,遂告知了被告人陈某某、应某某该二十万元的来源,并通知陈某某、应某某分别到其住所分赃。郎某某分别分给应某某、陈某某各六万元,自己得款八万元。200973,被告人应某某、陈某某向洪塘街道党工委自动投案。同月13日,三被告人向江北区纪委上缴了全部赃款。
      【审判】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郎某某、应某某、陈某某身为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受贿数额分别为人民币八万元、六万元、六万元,并为他人谋取利益,其行为均触犯了《刑法》第1631款,应当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应某某、陈某某具有自首情节,应当依照《刑法》第67第〗款的规定处罚。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郎某某、应某某、陈某某身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公诉机关指控罪名成立。但公诉机关指控三被告人分别受贿人民币八万元、六万元、六万元属指控不当,三被告人系共同犯罪,其犯罪数额应按全部受贿数额认定,即三被告人受贿数额均应认定为人民币二十万元。被告人应某某、陈某某能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系自首,依法予以减轻处罚。被告人应某某、陈某某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相对较小,且认罪态度较好,能积极退赃,可酌情从轻处罚并依法宣告缓刑。被告人郎某某认罪态度较好,且能积极退赃,可酌情从轻处罚。对被告人郎某某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对被告人应某某、陈某某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作出判决:一、被告人郎某某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三万元;二、被告人应某某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二万元;三、被告人陈某某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二万元;四、被告人郎某某违法所得人民币八万元、被告人应某某违法所得人民币六万元、被告人陈某某违法所得人民币六万元,均予以追缴。一审宣判后,被告人未提起上诉,一审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评析】
      本案是一起多名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财物的犯罪案件,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三被告人是构成受贿罪还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以及三被告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存在争议。
      一、三被告人的行为应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认定三被告人是构成受贿罪还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关键,是看其从事的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行政管理工作。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我国《刑法》第932款在列举了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人员范围后,采用了兜底条款——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使得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也就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按照《解释》规定,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救灾、抢险、防汛、优抚、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和发放,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和发放,国有土地的经营、管理和宅基地的管理,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和发放,代征、代缴税款,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以及协助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时,属于《刑法》第932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在从事上述规定的公务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本案处理过程中,有观点认为三被告人构成受贿罪,其依据就是三被告人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在国有土地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属于《解释》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范畴。
      本案中的涉案土地,系大郎家村土地被政府征用后政府按10%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的留用地。从土地性质来看,该土地原系村集体土地,在被政府征用后,其所有权随之发生了转移,成为国有土地。为了弥补纯粹货币补偿的弊端(有些村将货币补偿款全部发放到村民手中,部分村民将该款项全部挥霍,致使生活无着,失地又失业,从而引发社会矛盾),根据国家土地政策,政府将征用的土地按一定比例返还给被征地的村集体作为村集体留用地,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土地性质仍系国有,但村集体享有该土地的使用权。如果仅仅依据土地性质来认定,本案中三被告人的行为应属于从事公务,但对国有土地的经营管理行为并不必然都属于从事公务的行为,应根据行为的具体性质来认定是村集体内部事务还是从事公务。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所从事的事务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即基层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依法或受政府委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一定范围内的行政管理工作;二是村自治事务活动,如在农村村民居住区改水、改厕、修筑公用设施、修桥筑路、兴修水利、村级提留、集资办厂、办学、建设村庄、兴建医疗等社会福利设施等公益事项,以及提供法律服务等公益性集体事业性质的服务活动;三是经营管理活动,即以村集体名义,为村集体利益所从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行为,如营利性的商品房建造、村办企业发包、村办企业工程发包、村固定资产出租、村办企业使用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等。上述事务中,只有第一种属于从事公务的范畴,因为《刑法》意义上的公务是指具有国家管理性质的公共事务,这种国家公务应同时具有国家权力性和管理性的特点。
      本案中,三被告人从事的是经营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将村集体留用地转让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虽然该土地性质系国有,但村集体享有该土地的使用权,对其进行经营、管理,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所得收益用于发展村公益事业及改善村民生活,无需上缴国家。因此,对该土地的经营管理并非是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管理工作,而纯粹是村集体内部事务。至于根据国家土地政策,村集体将不能转让的留用地转让的行为,属于违反行政法的行为,不能改变三被告人行为的性质。由于三被告人从事的是村集体内部事务,因此不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不能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因此,在此过程中,三被告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财物,其行为不应构成受贿罪,而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二、三被告人应构成共同犯罪
      根据共同犯罪的一般理论,认定被告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关键是看各被告人是否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与共同的犯罪行为,具体到本案,要看三被告人是否有共同的受贿故意,是否有共同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的行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有观点认为,三被告人在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时尚未产生受贿的故意,没有共同受贿的犯意联络,因此,不构成共同犯罪。
      从理论上讲,根据行为人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时间不同,受贿犯罪可分为事先收受型事后收受型事后收受型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行为人明知有贿赂仍然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事后收受贿赂;另一种情况是行为人事先并不知道有贿赂,在为他人谋取利益后,他人为表示感谢而行贿,行为人予以收受。本案中三被告人是在为他人谋取利益后收受他人财物的,属于事后收受型
      共同为他人谋取利益,事后收受他人财物可以分为四种情形:事先通谋,事后共同受贿;事先通谋,事后分别受贿;事先无通谋,事后共同受贿;事先无通谋,事后分别受贿。
      第一种情形:各受贿人与行贿人事先沟通,对权钱交易达成一致,在此犯意下,各受贿人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事后共同收受他人财物,属于典型的共同犯罪,应构成受贿罪的共同犯罪。
      第二种情形:各受贿人事先已有犯意联络,对本人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的性质、后果都有明确的认识,在实行中各方积极配合,共同为他人谋取利益。因此,即使在形式上是分别受贿,但由于对收受财物一事早有沟通,互相知情,只是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而已,属于共同受贿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尽管有时对他人收受财物的具体数额并不确知,也应构成共同受贿。
      第三种情形:为他人谋取利益时,并无犯意联络,也不知道有权钱交易,没有积极追求贿赂的意图,事后各行为人共同收受他人财物。行为人在为他人谋取利益时,是否知道有好处以及多少好处,不影响共同受贿的构成,其事后明知是行贿财物而共同予以收受,是以默示的方式表达了共同的犯罪故意,表明了收受者愿意参与共同受贿行为的主观愿望,共同收受者之间的犯意联络清晰,主观上共同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不管是意志因素方面还是认识因素方面,都完全具备了共同受贿的犯罪的故意,且有共同的犯罪行为,符合共同受贿的犯罪构成,应当认定为共同受贿。
      第四种情形:为他人谋取利益时,并无犯意联络,也不知道有权钱交易,没有积极追求贿赂的意图,事后各行为人分别收受他人财物。这种情形应分为两种情况区别对待:
      (1)为他人谋取利益,事后分别受贿,受贿时,知道他人也收受了贿赂。共同犯罪的主观故意,强调共同犯罪人之间的意思联络,在明知他人收受财物的情况下,本人也予以收受,表明了行为人以积极的作为表示愿意参与犯罪并付之行动,行为人的故意符合对共同犯罪的故意内容双重性的要求,即明知其本人参与实施的以及与他人参与实施的受贿行为会产生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该后果的发生,因此,这种情形应以共同受贿认定。
      (2)为他人谋取利益,事后分别受贿,且不知道他人亦有受贿行为。由于各行为人事先无通谋,事后也不知他人受贿,互相没有犯意联络,既没有受贿的共同故意,也没有共同的受贿行为,属于同时犯,不构成共同受贿。
      本案中,三被告人在吴文杰与董荣明竞标前,没有为董荣明谋取利益的共同故意,竞标过程中,也没有证据证明三被告人对放任董荣明与吴文杰外出商量竞标一事有意思联络,更没有积极追求贿赂的意图,因此,属于事先无通谋的受贿行为。但其受贿类型又有别于上述第三种和第四种情形,属于事后分赃,不能简单地认定是共同收受他人贿赂还是分别收受他人贿赂。在董荣明将二十万元赃款交给郞惠平时,郎某某作为单独受贿人,其犯罪行为业已完成——以其放任董荣明与吴文杰外出串通竞标的不作为,为行贿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行贿人财物,满足了受贿犯罪的构成要件,但由于没有与其他受贿人的意思联络,尚不能认定共同犯罪。当郎某某决定将二十万元与陈某某、应某某瓜分,并告知二人赃款来源分别分给二人六万元时,其犯罪形式符合上述第三种情形,即事先无通谋、事后明知是行贿财物而共同予以收受,表现了共同的犯罪故意,根据上述分析,陈某某与应某某分别和郎某某构成了共同的受贿犯罪。而陈某某与应某某是分别从郎某某处取得六万元,表面上看二人无意思联络,但由于二人从郎某某处得知该赃款来源,并且知道是三被告人在瓜分该笔赃款,即在明知他人收受财物的情况下,本人也予以收受,符合上述第四种情形中的第一种情况,根据上述分析,也应构成共同犯罪。三被告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其共同的不作为,为行贿人谋取利益,事后共同收受他人财物,或分别收受行贿人财物,且明知其他人亦收受了财物,满足了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因此,对三被告人应以共同受贿认定。
      (一审合议庭成员:田兆余 人民陪审员 陈和瑜 丁理荣
      编写人: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 田兆余
      责任编辑:李明
      审稿人:蒋惠岭)


    首席律师

    更多 >>

      专业刑事辩护律师,李后兵刑事辩护律师团队,只办理刑事案件。因为专注,所以我们更专业。勤勉尽责是我们的执业态度,全面客观把握案情,洞察案件所有细节,是我们的职业素养。我们身经百战,我们深耕刑辩业务近20年,我们敢说敢辩,我们是实战派律师,我们对每个案件都会提出精细化有效辩护方案。
    咨询电话:13601000349
      邮箱:4110886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