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刑事律师_专门打刑事官司的律师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关于我们 | 法律文书 | 在线咨询 | 联系我们 | 法律知识 | 刑事百科
  • 扰乱公共秩序罪

    首页 > 刑事百科 > 扰乱公共秩序罪

    关于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和刑事案件证明标准的规定

    (发布日期:2013-10-06 10:04: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释义】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是关于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和刑事案件证明标准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分为两款。第一款是关于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规定。口供,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证据,对于认定案件事实有着重要的意义,办案机关应当重视口供的收集。但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在供述时往往会考虑对自己是否有利,口供中就有可能掺杂虚假成分,甚至是完全虚假。另外,口供具有不确定性,随时可能变化。如果办案机关轻信甚至依赖口供,不重视其他证据的收集,很可能造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旦翻供,就无证定案的局面,不利于打击犯罪和提高办案质量。而且依赖口供,就极易造成为获取口供不择手段,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本款规定了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办案原则。重证据是指要重视一切证据的收集、认定,特别是口供以外的客观证据。不轻信口供是指不能不经核实,不经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就轻易相信口供。作为这一原则的具体化,本款还对两种特别情况下案件的处理作了明确规定。一是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是指人民法院在判决案件中,对于仅仅有被告人有罪供述,而无其他证据印证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刑,也就是说,不能仅凭口供定罪,即使定罪免刑也不行。这与国外一些只要被告人认罪就可以定罪判刑的规定是不同的,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对被告人权利的充分保护。二是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是指被告人不供述,但经法庭审理查证属实的其他证据确实、充分,可以证明被告人有罪的,也可以对被告人定罪、判刑。
      第二款是关于认定证据确实、充分的条件的规定。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同时,在第一百六十一条关于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规定,第一百七十二条关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规定,第一百九十五条关于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的规定中,都要求办案机关做到证据确实、充分。可见,证据确实、充分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要求,也是审判程序中人民检察院完成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有罪的证明标准。1996年刑事诉讼法没有对这一证明标准的具体含义作出规定,实践中学术界和司法机关存在一些不同认识。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办理死刑案件证据确实、充分的含义进行了解释。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方面的意见,总结司法解释的规定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增加了认定证据确实、充分的条件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为司法机关准确适用这一标准提供了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和刑事诉讼法其他条文规定的证据确实、充分,都要适用本款规定的条件予以认定。根据本款的规定,认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三个条件:
      1.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是指作为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犯何种罪,决定是否对其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的依据的事实,包括构成某种犯罪的各项要件和影响量刑的各种情节,都有办案机关经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证明。这是认定证据确实、充分的基础。
      2.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是指经过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包括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增加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查证,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被认定属实。这一条件侧重于认定证据确实的方面。
      3.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是指办案人员在每一证据均查证属实的基础上,经过对证据的综合审查,运用法律知识和逻辑、经验进行推理、判断,对认定的案件事实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排除合理怀疑是指对于认定的事实,已没有符合常理的、有根据的怀疑,实际上达到确信的程度。只有对案件已经不存在合理的怀疑,形成内心确信,才能认定案件证据确实、充分。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使用排除合理怀疑这一提法,并不是修改了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而是从另一角度进一步明确了证据确实、充分的含义,便于办案人员把握。

     

    首席律师

    更多 >>

      专业刑事辩护律师,李后兵刑事辩护律师团队,只办理刑事案件。因为专注,所以我们更专业。勤勉尽责是我们的执业态度,全面客观把握案情,洞察案件所有细节,是我们的职业素养。我们身经百战,我们深耕刑辩业务近20年,我们敢说敢辩,我们是实战派律师,我们对每个案件都会提出精细化有效辩护方案。
    咨询电话:13601000349
      邮箱:411088600@qq.com